MENU

只争朝夕

July 7, 2025 • Read: 30 • 忆往思阅读设置

上周7月刚过,我在手机上查工作日程安排,突然看到日程表提醒再过两周我就上班5年了,那一瞬间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情绪涌上心头,是惊讶?是害怕?还是期待?我说不上来,只能引用王国维《蝶恋花》中的“最是人间留不住,朱颜辞镜花辞树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。

5年前的7月1日,我在去昌北机场的出租车上写《再见,南昌》,我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:“机场高速一旁的赣江奔腾不息,远处的南昌城区不断地掠向身后,我坐在车上奔向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。”我已经记不清当时写这篇文章是什么心情了,估摸着兴奋大于迷茫,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,心气比天高,面前有困难?打碎它便是。工作一年后,我又写了《见识冰块的遥远下午》来纪念我工作一整年,在这篇文章的最后,我写道:“今天是我进入‘重庆大厦’整整一年的时间,可能也是我 ‘见识冰块的遥远下午’新的开始。”那一年是我快速成长的一年,我开始参与 “重庆大厦”的建设中,它从一个充满隐喻的象征,变成了浸透汗水、承载无数个朝夕的具体存在。随着对“重庆大厦”更深刻的理解和参与,我渐渐明白了“重庆大厦”的意义,也明白了我人生价值:在庞大机器中找到自身齿轮的价值感,源于将个人努力一点点嵌入更宏大叙事(哪怕只是其中微小一环)所带来的踏实。5年前毕业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化作了我在复杂系统中“解决问题”、“建立连接”和“持续创造价值” 的具体行动。

去年10月,我参加完某个活动返回老家参加哥哥的订婚仪式,在回去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句话:“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,我有我的平仄。”当时在回去的路上还用这句话开导朋友,告诉他要热爱生活,可是高铁的车轮碾过故乡的土地,看着故乡的日新月异,我再也感受不到曾经那个亲切的故乡带给我的情感连接,这种情感断连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,在我心中漾开更深的涟漪,我还能热爱生活吗?理想与现实碰撞出沟壑,或许这就是我的“仄”,当时我在微博上说:“黄土高原上巨大的风车缓慢转动,我也要走出我的平仄。”

现在站在工作5年的门槛上回望,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勇气已沉淀为在“重庆森林”中穿行的审慎与韧性,我是否还能保持那份纯粹的锐气?或许形式已经改变,但内核犹存,它转化成为对“解决问题”本质的洞察,对“持续创造价值”路径更清晰的认知,这种深度参与的踏实感便是它带给我的回响。我还能从山谷爬上山巅吗?山巅的定义已然不同,它不再是年少时想象的一蹴而就的征服,而是持续向上攀登时不断拓展的视野,是接纳脚下有“仄”却依然奋力向“平”而行的旅途本身。

很小的时候,父亲让我背毛主席的诗词,那时候哪懂这些诗词中的含义,只是在死记硬背,谁能想到此时的我竟然又想起了15年前背诵的诗句:“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这句词就如晨钟般在心底震响,未来或许依然会进入另一座“重庆大厦”,也会遇到新的沟壑,但是对于当下的我来说,15年前就刻在脑子中的“只争朝夕”便是对这5年最好的回应,也是面向未来最踏实的起跑。

Archives QR Code Tip
QR Code for this page
Tipping QR Code